近日,星遥光宇(常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遥光宇”)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暂未披露。
本轮融资由国海创新资本领投,常州市政府基金、常州科教城集团旗下元科创投、启泰资本、常州高新投、江苏国经资本等知名机构共同参与。
此次融资距其3月份的天使轮融资近相隔3个月,预计将助力公司加快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进一步巩固其在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成立于2022年12月的星遥光宇,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空间光学遥感专家王建宇领衔创办,落地于常州科教城创研港。
公司专注于星载红外遥感设备与空间激光通信终端的研发、制造及在轨服务,致力于为商业航天、卫星遥感、卫星通信等应用场景提供高性能空间载荷与系统解决方案。
顶尖团队,技术血统深厚
星遥光宇的技术核心源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其核心团队曾深度参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嫦娥工程”成像光谱仪、“天宫空间站”量子通信载荷等多个国家级重大航天项目,在红外遥感、空间激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领域具备丰富经验,相关技术在国内领先、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
公司现有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其中博士及博士后比例达30%。团队累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科研实力雄厚。
产品矩阵:红外遥感+空间激光通信“双轮驱动”
星遥光宇现已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和运维的完整产品体系,主要聚焦以下三大方向:
红外遥感设备:包括航天型机芯、标准型机芯与集成化系统产品,具备多光谱成像能力,可在多个光谱段获取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广泛应用于卫星遥感、资源监测等领域。
空间激光通信终端:涵盖星载激光通信终端、地面激光跟瞄终端及星载QKD光传输终端,具备高带宽、低延迟、安全性强等优势,适用于星间链路、星地通信等场景。
通用部组件:提供压电偏摆台、可见光相机、中空旋转机构等高精度光机模块,为多样化空间任务提供标准化部件支持。
公司已成功研发近4型激光通信类、2型红外遥感类和4型关键模块类产品,在产品商业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突破
星遥光宇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拥有多项核心专利。包括:
多光谱成像优化技术:通过定制滤光片厚度实现色差补偿,提升成像效果且结构紧凑;
探测器共焦面校准技术:解决多探测器拼接成像中的离焦问题,显著降低系统误差;
激光通信终端简化结构设计:采用单相机完成粗精跟踪,提升系统稳定性并降低能耗;
大口径光学系统装调技术:简化装配流程,提升精度与装调效率,具备大规模复制能力。
持续参与国家级工程,推动产业落地
星遥光宇已参与多个国家级航天项目。
例如,2023年5月,自主研发的微型多光谱红外遥感载荷搭载快舟十一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同年8月,其激光通信载荷随遥感四十三号01组卫星升空,实现远距离星间高速通信。2024年1月,由星遥光宇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联合研制的“高分辨率光谱成像仪”也将搭载海洋卫星升空执行任务。
此外,今年上半年,星遥光宇与国星宇航签署“星算计划”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太空计算、红外实时感算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构建具备全球覆盖能力的林火实时感知、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推动遥感数据实时化与实用化。
深耕商业航天,打造“链主”型企业
星遥光宇不仅技术强大,还具备出色的产业化能力。作为常州科教城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高低轨卫星通信、国家电网探火卫星计划等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主载荷研发服务,在行业中形成“链主”地位。
公司产品设计兼顾极端空间环境适应性(如高辐射、剧烈温差)和多场景拓展能力(如无人机、智能城市等),尤其是其星载激光通信终端,已在国际上实现首次稳定业务化运行,核心性能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准。
凭借强大的科研团队、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和不断积累的商业航天工程经验,星遥光宇正快速成长为国内星载红外遥感与空间激光通信领域的重要力量,其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未来,星遥光宇将持续加码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加快推动高端空间载荷商业化、规模化落地,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