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25空天信息大会”上,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正式签署《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标志着我国在“太空计算”技术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合作不仅将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与落地应用,更有望推动我国构建面向未来的空天地一体化智能计算体系。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技术研发、太空算网建设等方向展开深度合作,携手推进“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合作内容涵盖专用核心部件研发、全链路技术创新、智能计算架构构建以及接入国家级算力平台等多个关键环节。
中科曙光是我国高端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长期专注于高性能计算机、存储系统、安全产品及数据中心的研发制造,并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能计算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具备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化能力。而中科星图则是我国空天信息领域的重要力量,基于“数字地球”理念,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推动空天技术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的融合发展,形成了覆盖天基、空基的数据、计算、应用一体化服务体系。
双方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明确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力量,共同研发适用于太空计算场景的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的专用核心部件。同时,将聚焦“芯片—整机—算网—数据—应用—生态”全链路协同创新,打通技术壁垒,加快太空算力体系的构建步伐。
合作的重要一环,是共建一个开放普惠的“太空算网”。该算网将打通从用户终端、星上边缘节点、天基云平台到地基云中心的完整链路,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协同智能计算架构。这种架构将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互联调度与数据的实时处理能力,并有望与国家级算力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中科星图总裁邵宗有在大会上指出,未来数年,全球卫星发射数量将达到十万颗级别。随着卫星载荷能力和分辨率的不断提升,所产生的数据量将呈爆炸式增长,对实时计算能力的需求也随之激增。他表示,将所有数据传回地面处理已不现实,“目前的微波通信速率甚至不及普通家庭网络,而激光通信又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无法解决全部传输问题”。因此,将计算能力部署至星上、边缘、天基等前端节点,成为现实且必要的选择。
我国近年来已将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纳入包括“数字中国”在内的多项国家战略之中。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建设,成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延伸至更广空间维度的关键任务。
在此背景下,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的此次携手合作,不仅是算力技术与空天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也为我国太空计算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打造一个以算力为核心驱动的“天地一体化”协同网络,将有力支撑未来海量空天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智能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太空算力”并非意在取代地面算力,而是以补充与协同的姿态,参与构建覆盖“空、天、地、海”的一体化算力网络。这样的体系将有望打破传统数据中心对地理位置的依赖,推动算力资源的跨区域、跨空间调度与融合,为未来智能时代提供坚实的算力支撑。
随着合作的推进,一个全新的空天算力生态正加速成形。可以预见,在“技术+场景”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在太空计算这一前沿领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